11月9日,連續(xù)數(shù)天的大風降溫讓剛入冬的鹿城,被寒冷的氣息包圍。當最后一趟歸家的列車消失在夜幕中,一輛小型客車停到了集(寧)包(頭)鐵路包東站場附近,幾個身影跳下車開始忙碌起來。
他們是包頭工務段包探一組的探傷工,任務就是利用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的過程探查鋼軌的裂紋及傷損缺陷,這就像給鋼軌設備做“B超”檢查,旨在預防和發(fā)現(xiàn)鋼軌傷損。
一下車迎面而來的寒風讓大家猝不及防,組長楊有豎起了棉衣領子戴上了脖套,介紹道為了確保集包線動車組正常運行,探傷工作只能趁著夜間沒有行車時進行。
這時,對講機里傳出可以上道作業(yè)的回答,這支探傷小組迅速抬著2臺80多斤重的探傷儀進入作業(yè)區(qū)間。
“集包線是無縫鐵路,但所謂的“無縫”,其實就是把一根根短軌焊接起來,這些接點也成為鋼軌最脆弱的地方,需要人工復檢,這樣才能放心。”干了30多年探傷工作的“老大夫”李建民,騎在鋼軌上,先用檢測錘不斷敲擊焊縫,再扒開石砟掏出鏡子仔細觀察軌底。
像這樣的動作,一晚有時要進行近百次,從小在農村長大干慣農活的李建民只要說起工作,手就然不自覺地摸到了后腰,仿佛勞損的肌肉在隱隱作痛。
午夜時分,氣溫早已跌破冰點,空曠的線路上冷風陣陣,突如其來的細雨更是讓人們倍感寒意,但兩位執(zhí)機手依然穩(wěn)穩(wěn)地操作著儀器,一絲不茍地盯著顯示屏上出現(xiàn)的波形,生怕漏探一絲一毫的傷損。
突然,一道一閃而過的波段引起了楊有的警覺。他趕忙叫來另一臺探傷儀,在異常波段出現(xiàn)處進行雙機復測,隨后蹲在鋼軌旁用手捶在軌面反復敲擊,并掏出鏡子借著手電筒刺眼的光源,觀察著軌頭、軌腰以及軌底“毫米計”的變化。當他找出軌底細微裂紋時,雙眼早已酸痛難忍,流淚不止。
“高速運行的列車會將任何一點瑕疵無限放大,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在集包線上探傷,就像檢測‘胖5’一樣要有航天精神,即使是發(fā)絲大小的裂紋也不能放過。”這個班組先后被鐵路總公司授予“金牌班組”,鐵路局“優(yōu)秀黨小組”、“先進班組”等榮譽稱號,所依靠的就是將精細發(fā)揮到極致。
5時,伴隨著東方的天空泛起的意思魚肚白,該區(qū)間的探傷工作終于完成。這時,一聲汽笛響起,一列客運列車安全平穩(wěn)的穿過寒風,駛向草原深處……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載內容之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