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青

喜歡書法的人一定知道,在書法名帖中有一部名為《多寶塔碑》的唐楷字帖。此碑全名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系中唐名臣及書法家顏真卿的經(jīng)典之作。碑中字體結構嚴謹、點畫遒勁,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

該字帖被北宋文人范仲淹稱為“顏筋”,受到歷代書法家推崇。后世學書法凡習顏體者,莫不由從臨摹此碑開始。若論此碑的來歷,恐怕知道的人并不多。本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精神,并根據(jù)當代法師宗道上人遴選宋朝贊寧法師所著的《高僧傳》的記載,我將《多寶塔》的內容恭錄如下,與書法愛好者結緣。

楚金(698—759),中唐高僧,俗家姓程,河北(今河北省宛平縣)人,年幼時全家移住長安。母親高氏久不懷孕,后來夜夢諸佛而懷下楚金。幼時的楚金長得顏如珠玉、神清氣和,7歲時便發(fā)誓出家。偶然一次去藏經(jīng)閣,他信手探得一部《法華經(jīng)》,便時時誦讀受持。9歲時,楚金在長安西京龍興寺出家,拜僧箓為師,18歲便能升座講《法華經(jīng)》。多寶佛塔的來歷便源于《法華經(jīng)》中的“多寶塔品”。多寶佛為東方寶凈世界的教主,他在往昔行菩薩道時,立誓在成佛滅度之后,凡十方世界有佛宣說《法華經(jīng)》之處,必自地涌現(xiàn)于前,以證明此經(jīng)的真義。故世尊說《法華經(jīng)》時,果有七寶塔從地中涌出,聳立于空中,塔內即有多寶如來坐獅子座,其全身姿態(tài)如入禪定,并分半座與世尊。

楚金30歲時,曾在夜里讀誦到《法華經(jīng)》中的“多寶塔品”時,忽然身心泊然,如入禪定,見一寶塔,真實地出現(xiàn)在目前;又見釋迦佛的無數(shù)分身,遍滿空界。當時楚金感動得淚如雨下,當即發(fā)愿在房里閉關6年,每天只吃一頓飯。6年后,楚金出關建此寶塔。唐玄宗有一次做夢,夢中在九重天上目睹一位高僧名字,醒來只記得下面一個“金”字。問諸大臣,大臣們莫不說是楚金和尚。玄宗自是之后虔誠歸敬楚金,楚金也因此在京城聲名鵲起。當時千福寺有一位懷忍禪師,半夜夢見有一泉水,發(fā)源于龍興寺,清澈澄凈,流注千福寺。水中還有一方舟順流而下;又見一寶塔自空中而降,久久才從眼前隱沒。楚金聽說此事,覺得是佛菩薩的明示。故而天寶元年,他選中在千福寺興工建塔。天寶三年(公元744年),楚金刺血寫《法華經(jīng)》一部、《菩薩戒》一卷、《觀普賢經(jīng)》一卷,這一過程中感應得到舍利3000粒。楚金后來把這些舍利盛在石函中,放入塔下,以示至高的敬意。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四月,寶塔完工,四角七層,磚結構,內有木樓,可沿梯而上,似大雁塔。玄宗敕檢校塔使趙思侃建“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碑文由顏真卿書之,當時顏真卿適年44歲,正直壯年,腕力充盈,如日中天,此碑便由此成為了顏真卿的成名之作。楚金常以悟真寺和翠微寺為棲遁之所,曾奏請在二寺建多寶塔。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楚金圓寂,享年62歲,葬于長安城西龍首,原法華蘭若塔旁。玄宗派特使吊唁,監(jiān)護喪事,并親自書寫了塔額,并賜謚“大圓禪師”。

我們對古圣先賢的求索問道的精神是贊嘆有加的。或許,我們無法理解古人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正如紀錄片《玄奘大師》中的解說詞:一些發(fā)生過的經(jīng)歷慢慢變成了故事,故事隨著歷史煙云而漸漸成為傳奇,隨著時間流逝傳奇將成為神話。每一部曠世不朽的書法碑帖,都可以視為經(jīng)典的變現(xiàn),因為“千江有水千江月”,因為心之意境無處不在。這部碑帖涵蓋的不單單是結字、寫字,更是如何洗心、安心和與宇宙人生、蒼生萬物的心心相印與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