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慈林
圖一為成渝線最長的聯(lián)拱橋
圖二為《成渝鐵路工程總結(jié)》封面
圖三為滕代遠在扉頁的題字
圖四為重慶站主體透視圖
日前,杭州資深鐵路迷王軼倫先生又給我?guī)砹诵麦@喜,他給我看了一本非常珍貴的書——《成渝鐵路工程總結(jié)》 (以下簡稱《工程總結(jié)》)。王軼倫說,此書是他10多年前在北京大鐘寺收藏品市場偶然淘得的,珍藏至今,從未示人。
成渝鐵路是新中國成立后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堪稱新中國鐵路第一座豐碑,這本 《工程總結(jié)》不但全面記錄了其修建過程,而且尤為珍貴的是,這本 《工程總結(jié)》上有新中國第一任鐵道部部長滕代遠的親筆簽名。因此,該書在文物、史料和技術檔案三個方面都有較高的價值。
文物價值體現(xiàn)在該書的稀缺性和特殊性。該書布面精裝,為成渝鐵路工程總結(jié)編輯委員會1953年12月出版,總印數(shù)僅1000冊,因系 “對內(nèi)文件”,故每本都有編號。該書扉頁右上角印著本書編號為00009,緊挨著編號,是時任鐵道部部長滕代遠用醮水鋼筆橫書的剛勁有力的15個字,落款是繁體的 “代遠”和 “1953年12月”字樣。也許是他拿到此書時心情激動,在寫到1953年的 “3”時,力透紙背,使 “3”筆畫加粗,看起來有點兒像5或者8。滕代遠意猶未盡,又在后面一頁用毛筆以飄逸的字體豎寫下 “滕代遠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字樣。
該書極具史料價值。書中刊印了毛澤東同志為成渝鐵路通車寫的題詞 “慶賀成渝鐵路通車,繼續(xù)努力修筑天成路”,預示著新中國鐵路建設才剛剛拉開大幕。
滕代遠撰寫的緒言全面回顧了成渝鐵路建設,詳細記錄了10多萬軍民團結(jié)奮戰(zhàn)的過程,還透露了修建過程中的許多細節(jié),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歷史信息。成渝鐵路1950年6月15日開工,1952年7月1日全線通車,中間因故停工2個月,實際修建時間不到2年。這也正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浴血奮戰(zhàn)并取得重大勝利的時期,難怪當身兼鐵道兵團司令員和政委的滕代遠拿到這本 《工程總結(jié)》時,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在扉頁上寫下了那15個字。
緒言還記錄了參加筑路的軍民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施工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事跡,如工程師藍田建議亂石灘改線,使原設計線路縮短了25公里;顏紹貴改進單人沖釬法,較雙人打炮眼法提高工效10倍等細節(jié)。正是因為有了10多萬筑路軍民的艱苦奮斗,這條逶迤在 “難于上青天”蜀道上、全長505公里的鋼鐵大動脈,方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通車,可謂奇跡。
滕代遠在總結(jié)了五點成功經(jīng)驗后,并不避諱失誤,在六點應該接受 (吸取)的教訓里,他突出強調(diào) “由于安全教育與紀律教育不夠”,導致在筑路過程中有人員傷亡的情況,這些經(jīng)驗和教訓后來成為新中國修建各條鐵路時的寶貴財富。
《工程總結(jié)》還是一部成渝鐵路完整的技術檔案:全書52萬字,附圖201幅、照片215張,包含了計劃預算與統(tǒng)計、工程設計、工程施工、蘇聯(lián)先進經(jīng)驗及專家?guī)椭、?chuàng)造發(fā)明及合理化建議等主要內(nèi)容。 編輯委員會以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進行工作,編后語這樣描述編輯工作: “盡量搜集資料、校正數(shù)字,有時為了弄清一個問題,往返咨詢、多方參證,才最后定稿。因之在編審過程中,一般均須經(jīng)二次至三次的刪改……”
《工程總結(jié)》數(shù)據(jù)之精細令人感嘆,如全線所用材料的總費用,以元為單位竟精確到了個位數(shù)。毫不夸張地說,一冊 《工程總結(jié)》在手,就可以找到與成渝鐵路修建有關的幾乎所有權威數(shù)據(jù),令人不由得對鐵路前輩的嚴謹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豎起大拇指。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 《成渝鐵路工程總結(jié)》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本站觀點。所轉(zhuǎn)載內(nèi)容之原創(chuàng)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