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中喜

圖為《人民鐵軍》第117期

《人民鐵軍》是鐵道兵報紙發(fā)展史中的一個歷史階段。1948年7月5日,鐵道縱隊在哈爾濱成立。10月15日,《鐵軍》報在哈爾濱創(chuàng)刊。1949年8月13日,《鐵軍》更名為《鐵軍報》,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報頭。1950年2月25日,《鐵軍報》更名為《人民鐵軍》,由朱德同志親筆題寫報頭。1954年1月1日,《人民鐵軍》再次更名為《鐵道兵》,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報頭。1984年1月1日,鐵道兵部隊集體轉為鐵道部工程指揮部,5年后改制為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鐵道兵》先后更名為《鐵道工程報》和《中國鐵道建筑報》。1984年以前,作為兵種報紙,該報共出版了3587期,在軍內享有盛譽。

《人民鐵軍》是鐵道兵報紙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記錄并見證了鐵道兵團發(fā)展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的歷史過程。其間,較為特殊的是,1951年5月1日,因鐵道兵團入朝搶修鐵路,《人民鐵軍》開始在朝鮮刊印,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在國外刊印的第一份中國報紙。

抗美援朝時,鐵道兵團政治部為搞好部隊的思想工作,決定在朝鮮出版《人民鐵軍》。主編王學儉和部分記者于1951年2月初陸續(xù)入朝,開始考察在朝鮮創(chuàng)建戰(zhàn)地報社的事情。1951年2月下旬,報社人員將專門為適應戰(zhàn)地需要而改造的印刷設備運往朝鮮。為了避免引起敵機注意,載著印刷設備的十輪大卡車白天隱蔽,夜間不開車燈,只憑月光和雪地反光前進。3月1日夜,卡車在松木嶺翻落山坡,車上包括印刷廠廠長張健在內的5名同志犧牲、3名同志重傷。印刷設備全部報廢,鉛字散落!”鴪F不得不重新抽調人手,購置鉛字和印刷設備,重建印刷廠。這期間,編輯、記者在各部隊間做了大量調查、采編工作。5月1日,《人民鐵軍》第117期在朝鮮刊發(fā),這也是該報在境外刊發(fā)的第一期。為了節(jié)省紙張、便于攜帶,報紙縮為8開2版。第117期報紙通版用紅色油墨刊印,象征著在朝鮮戰(zhàn)場上我們取得的每一次勝利,都是烈士們?yōu)⑾碌孽r血換來的。

在朝鮮戰(zhàn)地,辦報環(huán)境和條件十分艱苦!笊缭O在平安南道順川郡一座自然山洞里,洞內用方木隔成上下兩層,上層為編輯部,下層為印刷廠。雖有高壓輸電線路通向洞內,但由于頻遭敵機轟炸破壞,時常斷電。每當揀字排版碰上斷電時,排字工人就在揀字盤上和組版臺上點幾只蠟燭,靠著微弱的燭光完成工作。有時碰上鉛字缺字,報社又沒有刻字工,在第一次運輸印刷設備時負重傷的工人林殿輔就主動承擔了拼字刻字的任務。雖然技術水平不高,但是林殿輔解了報社的燃眉之急。 比如,第117期《小辭典》欄目中出現(xiàn)了兩個明顯異樣的“它”字,應是林殿輔拼接的鉛字所櫻

境外報社的編輯和印刷工人一共有十幾個人,平均三四天出版一期報紙,共出版了23期,刊登了大量時政報道和志愿軍的英勇事跡,如第117期刊登的《拉除定時彈軍火送前線》《用槍可以打響定時炸彈》《配合前線打勝仗》《苗俊成英勇?lián)浠鹆⒐Α返任恼,充分體現(xiàn)了戰(zhàn)地報紙的特色。1951年7月18日,第139期刊發(fā)后,中朝聯(lián)合鐵路運輸司令部(簡稱“聯(lián)運司”)組建,《人民鐵軍》隨即?,改由聯(lián)運司政治部出版《鐵道戰(zhàn)線》雜志(月刊),刊印3期后即停刊。隨著戰(zhàn)爭形勢的變化和宣教工作的需要,1952年年底,聯(lián)運司前方運輸司令部指揮部決定《人民鐵軍》復刊,《人民鐵軍》報社重返前線,11月25日印發(fā)了復刊后的第一期報紙。

現(xiàn)存于鐵道兵紀念館的《人民鐵軍》第117期報紙,原系《人民鐵軍》報社主編王學儉收藏。2012年11月1日,他將其捐贈給了正在籌建的鐵道兵紀念館!蠹埢颈4嫱旰,存世量極少,因此十分珍貴。

本文圖片由鐵道兵紀念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