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民

品悟人生是鐵路作家趙克紅散文作品的靈魂。說茶中之道行,論玉中之情緣,言酒中之 乾坤,讀取的是作家的睿智,感受的是文人的清雅。

看到克紅的新著 《夢在遠方》清樣稿的時候,正是拙作 《中國古代十大旅行家》結(jié)稿之際。當從帝王巡游、官吏宦游、買賣商游、文人漫游、宗教云游、科考旅游、節(jié)會慶游的蹤跡中抬起頭來,看到克紅的靈魂之游后,心頭突然冒出許多關(guān)于時空轉(zhuǎn)換的哲學遐思?思t把這部以游記為主要體裁的新作取名為 《夢在遠方》,頗為亮眼,同時也讓人感悟到他在日常的游走中總能找到擦身而過的感動。

翻開篇目,全書共有三輯,每輯都有一個主題。圍繞主題,構(gòu)架體系,規(guī)整歸納,掀頁起清風,蘸指吮墨香,一路讀下來,依稀能聽到作者靈魂的呢喃。

花是生命絢麗的呈現(xiàn),亦是碩果的必要準備;花是大自然演進的逗點,亦是自然與人類對話的彩橋。克紅從花朵、花語、花信、花開的聲音里諦聽生命的拔節(jié),從花語的呢喃中破譯生命的密碼,從花翅的飛翔中捕捉自然的信息,從花影的搖曳中解構(gòu)生命的意象,一朵花如一片霞般地說開去,字里行間,依稀能看到作者的笑臉。

故土、鄉(xiāng)愁、童趣,更是作者思緒的天幕,那在記憶的屏幕上漸漸淡出的老樹、枯藤、寒鴉、青蟬、板橋、石磨等關(guān)鍵詞構(gòu)成的鄉(xiāng)景,給人一種悠遠綿長的回憶?上,在中國的版圖上存續(xù)了幾千年的清幽空靈之氣象,已愈來愈快地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呆頭呆腦的鋼筋混凝土森林。一種文化的漸行漸遠,另一種文化的日益逼近,帶給人們心靈的是困惑和焦灼。

感謝克紅,在紙質(zhì)的記憶畫框里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景色和氣象,更重要的是給我們的后人留下了一個交代:你的祖國有裊裊的青色炊煙,有青青的原野田疇,有片片的白墻黑瓦,也有親親的東鄰西舍。一言以蔽之,這片土地上有燦爛優(yōu)秀的村落文化、族群文化。那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那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那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等等,都是這一片故土、熱土、沃土、凈土的寫照啊!這樣一種文化樣本一旦消失,使人情何以堪!

克紅有浪漫的情懷,更有正義的心性。他放眼巡視自然之美,也低首思索生命之謎。夢想、幸福之類的話題,一直是他言談和文章中的主題。因了文如其人,他對夢想的追尋,對幸福的渴望,特別是對正能量的呼喚,總是那么神往和急切。他說: “正能量是春風,可以溫暖生活的每一寸空間;是火炬,可以照亮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用正能量驅(qū)散人生的迷霧和陰霾,用正能量推動社會每一個銹蝕的齒輪。”可見,一個作家的社會責任感是多么的強烈!

克紅喜歡游走,不論是行走于大漠風煙還是草原云雨,不論是行走于山地幽谷還是名勝圣地,克紅總是用靈魂叩問每一株花草,用靈魂閱讀每一片云彩,用靈魂審視每一串腳印,用靈魂思考每一次遠足。所以,他的游走,同樣有對風花雪月的吟弄,但更多的是對自然之美的激賞;他的游走,同樣有游山玩水的閑適,但更多的是對人性物理對應關(guān)系、因果互化的詮釋。由此看來,他筆下的花草,就有了帶芽的思想,有了含春的蓬勃。他在游走中看到的風景,就成為飄夢的云朵、誦禪的風語。

“洛陽紙貴”是由于西晉左思的 《三都賦》廣泛流傳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飄著墨香的典故。因了千百年來這種雅風文氣的浸淫和滋潤,洛陽的文脈一路傳承,美文佳構(gòu)層出不窮,名畫大書交相輝映。洛陽之紙仍然貴氣氤氳。克紅筆下的畫家、書家、作家、詩人就是當今 “洛陽紙貴”的代表人物。作為洛陽市作協(xié)主席,推介和傳播洛陽的文學藝術(shù)成果躍出龍門、走向天下本是一種責任,所不同的是,克紅的推介和傳播充滿了深情和誠摯。那拳拳之心的躍動、殷殷之情的洋溢,那每一個橫撇豎捺,似乎就是他伸開的臂膀,深情擁抱著他的同行和摯友。由此,也鮮明地呈現(xiàn)出克紅的情懷。

掩卷深思,心仍云游。克紅履新洛陽市作協(xié)主席后,公務(wù)激增,活動洶涌。但他仍偷閑于茶余飯罷之后,抽空于迎來送往之余,把游走的眼中風景移植于筆端,把思考的碎片連綴成美文,這種勤奮和堅韌的精神實實令人感佩!

寫下這些,其實也是讀后感。竊以為,文人們之間的互相欣賞才是為朋之道的最高境界。